延續上一篇平靜水域練習,今天正式進入真實海中
學習一:教練的方法還是自己的方法?
三天的潛水員訓練進行到了第二天,我的大學同學尤小白(已經拿到PADI認證)昨晚趕到墾丁今天終於加入了下海行列。
一大早準備下海前,陳琦恩教練做了昨天的複習與今天任務簡報,我問道,昨天我在練習時有一次是脫下配重與穿上配重的過程花了很久時間,當時兩位教練都在旁邊沒有幫忙的原因,教練回答:
「如果你沒有出現大問題的話,那教練就會讓你自己想辦法,自己找自己的方法,如果教練出手相救,或者出手告訴你,那就會是教練的方法,一但你摸索出自己的方法才會真正變成你自己的東西」
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,果然後來在第三天我在海面上練習脫穿配重時很快就完成了,因為練習過程雖然花了很長時間但是我摸索出了自己的方法,所以身為教練一定要讓學員能夠自己產生自己的方法。
學習二:學習的目的到底是什麼?
我問教練,潛水的目的是什麼?教練教潛水的目的又是什麼?
「教潛水的目的,其實是為了讓學員愛上海洋,如果你在教潛水的過程當中,讓他害怕海洋,他就不會再來了,所以如果他愛上這片海洋,他就會繼續再來潛水,還會保護這片海洋,所以教潛水的的一個目的不是教的多好,而是先讓他愛上這片海洋」陳琦恩教練這段話讓我又再度回想我們教課的目的,這跟很多事情是一樣的,先讓他愛上這件事情,如果他愛上了他喜歡上了,他就會繼續自己學下去,而不是你強迫他去學。
學習三:三次潛水三次不同海況,其實老天爺才是最大的功課
今天潛水潛了三個氣瓶,第一次真正下海潛水的感覺很特別,可能因為昨天的練習還是印象深刻,所以今天下海的時候其實還蠻順的,第一隻氣瓶因為下去的時候水非常非常的平靜,所以我們做了蠻多的練習,第二隻氣瓶一開始水很平靜,後來準備要上岸的時候就遇到很大的海浪,被海浪弄得很辛苦。
中午吃飯休息一下,下午出第三隻氣瓶,我們在下海前聽到開始有長浪發生,於是我們就想說那我們換一個地方去潛水,到了之後發現海面的確有浪,不過我們覺得下面應該還蠻平靜的,所以我們還是決定下水,可是下水之後呢,發現除了上面有浪之外,下面還有流,而這個流是屬於潮汐運動,是屬於地球的運動,它是一整個從上到下從海平面一直到海底都一起發生的大型運動,所以我們被迫沒有辦法在下面做練習。有洋流的時候我們做什麼練習呢?我們就開始做頂流的練習,頂流是什麼呢?就是逆流而上,然後過一陣子之後呢我們進到海溝,進到海底下17.3公尺,這個是目前為止下到最深的一個地方, open water極限是十八公尺,我們幾乎已經到極限了,我們就開始在海溝附近開始折返,開始做順流而返的動作。
與魚群共舞(一)
與魚群共舞(二)
學習四:平靜水域的練習搬到開放水域再做一次
第一次下海的時候,我們做了一些練習,例如我們把面鏡進水,然後接下來進行排水的動作,第二個是我們開始嘗試做中性停留,身體垂直,在水深五公尺的地方要停留三分鐘,接下來呢我們開始做像魚一樣的動作,頭向前身體與水面平行,並要讓自己控制上上下下。
第二桶氣瓶的時候,我們開始讓自己再多練習中性浮力,我在練習的時候慢慢找到一點點感覺,就是讓自己嘗試著吸氣讓身體往上,吐氣讓身體往下,我們還要練習一個動作,叫做備用氣源呼吸,就是當你的潛伴沒有空氣的時候,你必須提供空氣給他,確定你的潛伴能夠吸到空氣之後,兩個一起往上到海平面,立刻做口吹充排氣閥,這樣子可以讓自己產生正浮力浮在海面上,如果你的潛伴這個時候還沒有正浮力,那你就要幫助他在他的背部頂著,讓他比較輕鬆產生正浮力之後你再放掉。
第三次下海的時候,我們因為遇到洋流,所以我們就開始做了大幅度的上上下下潛水,我一直緊緊跟在教練後面並練習調整呼吸,我只要看到教練往上游,我就會讓自己的呼吸變成,吸氣比較多,吐氣比較少,大致上是吸兩次吐一次,讓自己身體可以稍微往上,我只要看到教練往下游,我就讓自己的呼吸開始調整成呼氣比較多吸氣比較少,大致上是吐兩次,吸一次,這樣子可以讓自己的身體可以很自然的往下。簡單說,要讓自己身體往上游,就讓自己吸多吐少,要讓身體下潛,就是吸少吐多,這樣子就可以控制身體往上往下
練習:二級管掉了重新找回
練習:面鏡進水如何將水排出
學習五:理論不能忘,考到晚上11點半
晚餐吃飽之後,我們就進到教室裡面進行考試,總共有五十題,最低分75分合格,我只考到74分,剛好不及格,真是可惜呀,教練決定讓我重考,第二天早上起來再考一次,終於合格了,這真是一個很硬的考試啊!而且考試考到晚上11:25,這真是瘋了。